欢迎进入上海茂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网站!

24小时热线电话:15214375780
技术文章

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/  技术文章  /  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

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

更新时间:2025-06-24点击次数:122

开关磁阻电机(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,简称SRM)是一种基于磁阻最小原理工作的特种电机,其结构简单、成本低廉、可靠性高,在电动汽车、工业驱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。它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有本质区别,既不需要永磁体也不依赖电枢绕组,而是通过控制定子绕组的通电顺序来驱动转子旋转。以下将从结构特点、磁阻原理、控制策略等方面详细解析其工作原理。

一、基本结构:双凸极与集中绕组

开关磁阻电机的核心结构特点是定子和转子均为凸极设计,且两者极数不等。例如,常见的6/4结构(6个定子极、4个转子极)或8/6结构。定子极上绕有集中式绕组,通常采用双向通电的串联方式,同一轴向相对的两极绕组为一相;转子则由硅钢片叠压而成,无永磁体或绕组,仅依靠凸极形状产生磁阻变化。这种结构使得电机具有以下优势:

1. 机械鲁棒性:转子无永磁体或绕组,可承受高温、高转速工况;

2. 低成本:省去了永磁材料和复杂绝缘工艺;

3. 容错能力:各相绕组独立工作,一相故障时仍可降额运行。

二、磁阻最小原理:转矩产生的核心

开关磁阻电机的运行基于“磁路总是趋向磁阻最小路径"这一基本原理。当某相定子绕组通电时,产生的磁场会吸引最近的转子凸极,使其对齐定子磁极以减小磁阻。通过依次切换不同相绕组的通电状态,转子将持续旋转以追随磁场变化。具体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:

1. 电感上升区:转子凸极接近定子磁极,磁阻逐渐减小,电感增大;

2. 对齐位置:转子极与定子极对齐,磁阻最小,电感最大;

3. 电感下降区:转子极离开定子极,磁阻增大,电感减小;

4. 非导通区:绕组断电,等待下一周期触发。

转矩大小与电流平方和电感变化率的乘积成正比,因此控制通电时机(通常在电感上升区导通)是优化性能的关键。

三、功率电子与控制系统

开关磁阻电机需要配套专用控制器实现运行,其核心包括:

1. 功率变换器:通常采用不对称半桥电路,每相需两个开关管和两个续流二极管。当开关管导通时,绕组通电储能;关断时,电流通过二极管续流,能量回馈至电源。

2. 位置检测:通过光电编码器或霍尔传感器实时监测转子位置,决定各相导通时机。无传感器技术(通过电流波形估算位置)是近年研究热点。

3. 控制策略:

 角度位置控制(APC):固定开通角和关断角,适用于恒速运行;

 电流斩波控制(CCC):限制峰值电流,适合低速大转矩场景;

 电压PWM控制:调节占空比控制平均电压,实现宽速域调速。

四、工作特性与优缺点分析

1. 优点:

 高效率:损耗主要集中在定子,易于散热;转子无铜耗;

 宽调速范围:可通过调整开关频率实现1:20以上的调速比;

 再生制动能力:通过反向控制可将动能回馈电网。

2. 挑战:

 转矩脉动:由于离散式换相,低速时振动噪声较明显;

 非线性特性:电感随位置变化导致精确建模困难;

 需要专用控制器:传统变频器无法直接驱动。

五、应用场景与技术发展

目前开关磁阻电机已在以下领域展现价值:

 电动汽车:如英国商用车公司Optare采用SRM驱动公交车,利用其高过载能力应对频繁启停;

 家用电器:洗衣机、空调压缩机中逐步替代感应电机;

 航空航天:美国NASA将其用于飞机燃油泵驱动,发挥耐高温优势。

未来技术突破方向包括:

1. 优化磁路设计:采用分段转子、斜极结构降低转矩脉动;

2. 智能控制算法:结合模糊PID、神经网络提升动态响应;

3. 新材料应用:纳米晶合金定子可进一步降低铁损。

结语

开关磁阻电机凭借其结构和工作原理,在高效驱动领域占据一席之地。尽管存在控制复杂等挑战,但随着电力电子和材料技术的进步,其在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将持续释放。理解其磁阻变化与电磁能量转换的底层逻辑,是掌握这一技术的关键所在。